白癜风土方治疗元宵节:展示民族性文化遗产
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在这些元宵节必备的传统节目中,歌舞晚会、扭大秧歌也以新时代文化元素、地域文化元素的身份加入了“闹元宵”的行列,元宵节越过越火。市群众艺术馆调研部主任杜立平说,随着普通百姓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了解的深入,人们对元宵节的理解超越了节日的等级,它更被视为一项民族性的非遗项目。
在两千多年前,元宵节就已经被史料记载,根据史料与民俗传说,元宵节习俗的形成有一个较长的过程,真正作为民俗节日是在汉魏之后。后因各地习俗不同,元宵节也有着不同的活动项目,但几乎各地都保留着看花灯、猜灯谜、吃元宵的传统节目。按照古时的传统,每年正月十五皇宫中和寺院都要“燃灯表佛”,因此正月十五夜燃灯的习俗随着佛教文化影响的扩大及道教文化的加入逐渐在中国扩展开来。猜灯谜则是后增加的一项活动,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以祈求新的一年能喜气洋洋,平平安安。因为谜语能启迪智慧又饶有兴趣,所以流传过程中深受社会各阶层的欢迎。吃元宵则寓意团团圆圆,美美满满。
在这些传统节目的基础上,东北的元宵节,还出现了扭大秧歌、放鞭炮等热闹的项目。杜立平说,随着时代的发展,元宵节也在与时俱进,但无论形式上如何变化,它所体现的团结、美好期盼的精神内涵却是不变的。
近些年来,非物质文化遗产挖掘保护工作受到各阶层的关注,作为年俗文化中的一部分,元宵节也受到更多的重视,这个节日已成为一个平台,来展示与其相关的传统民俗文化。
年俗文化是中国最具代表性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民俗专家提议,年俗文化应申请世界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早在2008年,我省民俗专家曹保明就已与各地民俗专家合作完成了集所有年俗文化知识于一体的“红皮书”,让世界上更多人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呼吁民众将年俗文化更好地传承保护下去。
在更多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的努力下,集春节、元宵节等重要元素于一体的年俗文化受到更多人的关注,在人们心中,春节、元宵节除了节日的身份外,更增添了民族、文化、精神内涵的光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