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口臭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为什么那么多人非见他不可,68岁的诸暨人 [复制链接]

1#
北京哪里有治疗白癜风的 http://pf.39.net/bdfyy/xwdt/

浙江24小时--钱江晚报记者陈蕾

虽然冬雨,早晨6点半老杨就从家里出发了。

乘坐乡村公交车,从家里到诸暨市半个多小时,从诸暨市到枫桥镇的枫桥派出所又是半个多小时。早晨7时40分,还没到上班时间,老杨就到了派出所,走进属于他的“老杨调解中心”。

平时,我们很难在日常生活中找到一位68岁的老年男人,能够像老杨这么整洁又得体。

藏青色的西装,纤尘不染;天蓝色的衬衫,每一粒扣子都扣好,并不会从衬衫领子里露出一圈棉毛衫领子来。

他的头发梳得一丝不苟。老杨没有油头粉面,也没有风刀霜剑、皮肤皲裂,身上没有香水味,却也没有口臭和烟气。

这样一位整洁得体的老人专注地望着你的时候,不用开口,你就会添三分敬重。

他讲话真诚恳切,娓娓道来。

老杨的眉毛很长而且浓密,尾端向上飞扬,在中国人传统的生活经验来说,这样的人通常宽宏大量,而且心思细腻、性情温和,风度优雅,善于体谅他人。

这一点是真的说对了。

当了24年的民警,退休后,老杨还以人民调解员的身份继续天天“上班”,持续8年,甚至组织上还成立了以他的名头来挂牌的调解中心,就是因为老杨不可或缺。这在“小事不出村、大事不出镇、矛盾不上交”的枫桥经验诞生地,对于知道老杨的群众们来说,老杨就是枫桥经验的实践者。

1】很多人为什么非见老杨一面不可

老杨总是一大早就来派出所,他怕来找他的人到得更早。

总有人慕名而来,有时候只是很简单的疑问,要不了五分钟就能解释清楚,然而那些上了年纪的人非要见老杨一面不可。一定要当面问一问,听一听,他们只信得过老杨。

老杨说,路上也常有人给他打招呼,说谢谢他上次帮忙调解的什么事儿然后问候他“身体好吗”,老杨都挺有礼貌地回答,虽然脑子里不一定能马上想起来这是谁。

三十多年了,他调解过的事情也太多了。

“有时,我接到电话,人家要我调解事情。我说,啊,不好意思,我在外面出差,找我同事好不好?他们就跟我预约,等我一回来,他们就找上门来了。”老杨笑得有点无奈,他指指墙上的调解志愿者照片栏目,“其实我们有很多调解志愿者,还有各方面的专家高手,他们都比我厉害得多……”

这天早上他约了赵先生和杨先生。

2个多月前的一个晚上,49岁的赵先生骑电动车经过枫桥古镇,不小心摔了,撞在一堆建筑垃圾上,人受了伤,车子也损坏了。他养好伤以后找了相关部门几次,都不知道上哪去找负责的人、怎么办,最后听人指点来找“枫桥镇人民调解委员会”的老杨。

老杨打听了解到,这段路的拓宽工程是杨先生负责的。他去跟杨先生商量,走交通事故简易程序对赵先生进行赔偿,然后又跟赵先生商量,打官司什么的也太麻烦了,请相信人民调解委员会一定会帮他争取最大的合理利益。

老杨说,这是他摸索出来的一种调解方法,叫“背靠背先谈好,然后再当面坐下来调解”。类似这样的方法,老杨总结了有七八种,每一种都有合适之道。

话说杨先生和赵先生见面以后,有了老杨事先跑了几趟的基础在,双方很快就达成了协议,杨先生赔偿赵先生元,当面一次性付清。

双方谈妥之后,负责工地的杨先生就出去取钱了。

2】他领了个“CCTV中国年度法治人物”的奖回来

我们注意到,调解中心的大会议桌上,正中间放着一尊奖座和奖牌,上面写着“年CCTV评选的中国年度法治人物,杨光照”。

这是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联合举办的评选,老杨领奖是去中央电视台的演播大厅领的。

年12月4日颁的奖,老杨也刚从北京领奖回来没几天。

杨光照就是老杨的大名,奖座的位置也足以说明老杨对它的重视。

得奖当然是喜悦的,老杨说,事先他一点也不知道自己也参选了。

那些做网络刷票的人打电话给他,问他要不要刷票,要不要当选,老杨正气凛然地回答说:“这样当选我才不要。”

3】多本笔记本里的故事

老杨虽然手机的电话忙个不停,但是他不会用电脑。

他的办公室文件柜,打开会有三层的笔记本,一百多本,全都写得密密麻麻,是老杨从年至今的工作笔记。

这些笔记本大部分是老杨的“调解日记”。从日期、星期几、天气开始,详细记录着当事人的叙述。

老杨说,记笔记有很多用处的。一方面呢,方便查阅;第二呢,当事人在那里发牢骚,他认认真真记下来,这就给了当事人一个倾诉的机会。有的人就是希望自己的心里话能被倾听,他们看到老杨记得这么认真,情绪也能慢慢平静下来。这样,讲完,记好,就有了讲道理、调解纠纷的基础。

翻翻老杨的笔记本,各种纠纷也随着时代进步在变化。从前很多都是因为“屋后撒尿”、“兄弟筑墙”、“操场晒谷”、“农田排灌”的小事吵起来,现在,调解的主要矛盾往往是借贷纠纷、工伤赔偿、交通事故等等,生活气息扑面而来。

“我至少记录了上万人的情况”,有时,笔记本还可以帮人“查档案”,以前,有个知青返乡回上海,要开具相关工作证明,以往的材料都找不到了,知青当时一筹莫展,后来找到老杨,他最终从笔记本中找出知青当年的工作说明。

老杨的一百多本笔记本,就像一个长篇纪录片,记录了许多人的生活经历以及枫桥地区的综合治理情况。

8年来,“退而不休”的老杨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余起,调解成功率达到98%,涉及补偿款多万元。

今年6月,老杨被司法部聘为“全国人民调解专家”,这样的专家,全国只有10人。

老杨的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