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州市气象台
11月17日09时44分发布
寒潮蓝色预警信号
强冷空气
预计今天下午自北向南影响我市
17-19日48小时
最低气温降幅
可达10℃以上
19日早晨最低气温0-2℃
并伴有陆上5~6级阵风7~8级
江河湖面阵风8~10级的偏北大风
请注意防范!
资料图片
昨天夜间起至18日,今年下半年以来最强冷空气将席卷中东部地区,带来大范围大风降温及雨雪天气。
受其影响,地面最低温度0℃线将于19日凌晨南压至沿淮一带地区。
专家表示,此次强冷空气移动速度快、影响范围广、降温幅度大,南方地区民众或有“转折性降温”的感受。
气象局发布“全国秋裤预警地图”
17日至19日,从西北、华北到江淮、江南一带,“秋裤封印”即将大面积解除!
考虑到北方降温时常伴随大风、南方降温时常伴随阴雨,5℃在风寒作用或湿冷条件下,体感温度已经接近0℃。我们以日最低气温跌至5℃以下作为穿秋裤的标准,最低气温跌至10℃以下为即将穿秋裤的标准,替妈妈们友情发布秋裤预警地图,且看秋裤分割线如何步步逼近:
16日12时至17日12时,降温开始,秋裤分割线推进至山东中部、山西南部、甘肃南部一带,北方大部地区都已被秋裤占领,尤其是东北北部的最低气温已低于-10℃,秋裤不足以御寒,棉裤已经登场;而山东南部、河南北部、湖北北部等地的小伙伴们则要准备好接受秋裤的“召唤”。
哪些地区与秋裤无缘?
17日12时至18日12时,降温波及*河以南的大部地区,秋裤分割线推进至江苏中部、安徽中部一线,河南、陕西几乎全部纳入秋裤的领地,而江苏南部、上海、浙江北部、湖南中部等地的小伙伴们看到离自己越来越近的秋裤分割线,可能会惊呼“我的秋裤在哪里”。
18日12时至19日12时,随着冷空气南下,秋裤分割线也继续推进至江淮、江南一带,大批城市创下半年以来气温新低,省会级城市中,合肥、南京、上海、杭州、武汉均新鲜加入秋裤队伍。华南降温之后的最低气温依然在15℃以上,与秋裤无缘,小伙伴们只能“挥一挥手,不带走一条秋裤”。
友情提示,这波强冷空气有十足的诚意冻哭你,小伙伴们一定要做好准备,添衣保暖。
一句话:劝君穿着秋裤走,寒潮来袭不会抖。
防御指南
为提高机体抗寒能力,抵御疾病的侵袭,需做好以下十“点”。
1.进“点”补
冬季养生要科学进补。阳气偏虚的人,选羊肉、狗肉、鸡肉等。气血双亏的人,可用鹅肉、鸭肉、乌鸡等。不宜食生冷燥热的人,选用枸杞子、红枣、木耳、黑芝麻、核桃肉等。
2.多“点”水
冬天气候干燥,人体极易缺水,常喝白开水,不但能保证机体的需要,还可起到利尿排*、消除废物之功效。每日饮水量应不少于~毫升。
3.出“点”汗
户外活动可调节新陈代谢机能,增强大脑皮层兴奋和体温调节功能。锻炼也要根据个人体质和年龄的不同而有所区别。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应杜绝打球、登山等剧烈运动;患有呼吸系统疾病的人,应选择日照充足的时候运动,避免受寒,防止诱发疾病急性发作。老年人更应注意保暖,避免过早起床锻炼,以防脑供血不足诱发中风。
4.防“点”病
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冬季的空气都不够湿润,鼻腔干燥也会给细菌留下更多可乘之机。预防大风降温天气对机体的不良刺激,备好急救药品。同时还应重视耐寒锻炼,提高御寒及抗病能力,预防呼吸道疾病发生。
5.调“点”神
一入冬就觉得没精神、烦躁不安,还会感到压力大。可根据自身健康状况选择一些诸如慢跑、滑冰、跳舞等强度不等的体育活动,这些都是消除烦闷、调养精神的良药。
6.早“点”睡
中医讲究春发夏长秋收冬藏,冬天是养精蓄锐的季节。冬季养生要保证充足的睡眠,这样有益于阳气潜藏,阴津蓄积。
7.护“点”脚
民间有一说法,“寒从脚底生”。天天坚持用温热水洗脚,最好同时按摩和刺激双脚穴位。天天坚持步行半小时以上,活动双脚。早晚坚持搓揉脚心,以促进血液循环。
8.饮“点”茶
冬天喝茶可以提神醒脑,使人精神振奋,增强记忆力;兴奋中枢神经,增加运动能力;刺激胃液分泌,帮助消化,增进食欲,消除口臭;消除疲劳,促进新陈代谢。冬天喝茶以红茶为上品。
9.喝“点”粥
晨起服热粥,晚餐宜节食,以养胃气。天冷时,清早起床喝上一碗热粥,可以帮助保暖、增加身体御寒能力,能预防感冒。糯米红枣粥、八宝粥、小米粥等最适宜。
10.通“点”风
冬天,家里一般都会门窗紧闭,导致室内空气不流通,人们总是在这个空间里呼吸,会导致产生大量的二氧化碳,出现头晕、胸闷等缺氧症状。应每天早晨、中午和晚上各开窗通风20分钟,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来源:扬州日报、扬州发布客户端、综合自扬州气象、中国新闻网、河北发布、中国天气网
新媒体编辑:曹锋
本文转载于扬州发布,侵权删,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