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白癜风怎么治疗 http://disease.39.net/bjzkbdfyy/170807/5602639.html中级实务差口气?为何不去刷真题?!
——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试题考点综述
今天我们一起分析一下今年的《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试题(本想这个任务放到明年再说,怕大家看过之后,时过境迁很快忘了。但是经不住这么多考生的催促“诱惑”,只好“随”了他们),看看我们失分的原因到底是什么?是因为太难而没有弄明白呢?还是因为没有找到更合适的复习方法?
在阅读本文之前,先给今年的试题盖个帽子、定个调子,这也是考生最关心的:
一是难易度:其实这是个伪命题,因为要难,那是大家一起“受难”的。只要“十三五”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任务目标不变,通过人数也一定还是一样的。
二是新鲜度:也就是试题里出现了什么新奇的、令人惊诧的、往年考试中没有出现过的知识点没有?!可以很“幸福”地告诉大家:目前肯定不会有。
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五道试题,除了“社会工作者扮演的专业角色”和“家庭干预技巧”没有出现过在本科目的历年真题里之外,其它知识点全部都曾出现过。
也就是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科目的测试范围和难度,也就这些了。因为社会工作服务过程需要我们社会工作师(所谓中级)掌握的理念、理论、方法、技巧也就这些了。如果想要再出点别的什么来“为难”考生,那是不可能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我们只有在高级社会工作师的考试里恭候它们的大驾了!
再说了,就是“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未曾出现在本科目的历年试题里,在每年的《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试题里,也不知道出现了多少回,所以我们没有理由不知道。
这里要重点说说的是,千万不要被“家庭干预技巧”这样的“专业术语”吓懵了!感觉“家庭干预技巧”是个什么*啊?属于哪个流派啊?《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十一章“家庭社会工作”里虽然提到了“家庭干预的常用技巧”,其实它就是一个“大杂烩”,基本属于“沟通技巧”的范畴,因此大可不必惊慌。按照我所说的“所有答案都显摆在案例背景资料”里的规则,我们完全可以从题目里找到相应的答案。
梳理一下今年的真题(当然也包括历年的),我们一眼就可看出,今年的考点仍然集中在以下四个方面:总论、接案、预估和介入(往年还包括评估)。
其中,总论是考察考生对于社会工作专业的宏观把握、深刻理解(或者说考察你有没有社会工作的专业素养),而接案、预估和介入等“方法论”的内容,则是考察考生对于社会工作服务开展中策略设计、方法运用和技巧掌握的专业技巧的把握,相对属于较为“微观”的内容。
注:本文图片取出网络,其内容分别对应今年的五道试题的主题。
一、总论
(一)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四个系统
这是在《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一章“社会工作实务的通用过程模式”需要重点掌握的知识点。四个系统包括:
1、改变媒介系统:即社会工作者,是“有计划变迁”的具体操作者。
2、服务对象系统:即社会工作服务的对象,也是社会工作服务的直接受益人。
3、目标系统:即服务对象所处的环境,是为达成满足需求与解决问题的目的而需要改变的环境。
4、行动系统:即社会工作者的同盟*、合作者,是那些与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实现改变目标的人。
明白了上述观点,则就能很清晰且“轻松”地在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第二题的案例背景资料中找到两个问项的答案了:
(1)社会工作者在调整工作策略前后的行动系统分别是:调整前是社区居委会主任、志愿者,调整后是学校老师、学生。
(2)社会工作者在针对目标系统采取了以下策略:
①召开社区协商会议。通过社区协商会议,听取居民意见,改善服务策略,调整行动系统。
②开展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海报、入户和劝解等方式,让学生向家长宣传高空抛物的危害性。
关于社会工作助人过程的四个系统,此前曾经出现在年的第三题,它的问题是:“调解介入中可以和社会工作者一起努力的行动系统是什么?”弄明白了这道题,则四个系统的概念自然会了然于胸了。
(二)社会工作者的专业角色
这部分的内容在《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第一章“社会工作的目标、要素及主要领域”里,我们在复习时曾一再强调,《社会工作综合能力(中级)》中的概论、价值观、伦理、理论和方法,是开展社会工作服务必须要掌握和内化的基础性技能,也是《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答题时绝大多数知识点的“源头活水”。
关于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指导教材上给出了直接服务角色和间接服务角色两大部分(据说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有上百种,所以千万不要奇怪每种专业书籍对于社会工作者角色的不同描述哦),以及似乎一笔带过的“合并角色”。
1、直接服务角色:包括服务提供者(提供专业服务)、治疗者(矫正认知行为)、支持者(鼓励自强自立)、使能者(激发对象潜能)、倡导者(提倡正确行为)、关系协调者(协调社会关系)等。
2、间接服务角色:包括行*管理者(有效控制服务过程)、资源筹措者(联络筹集社会资源)、*策影响者(提出具体*策建议,即*策倡导者)和研究者(研究专业服务实践)。
3、合并角色:教材还给出了“合并角色”(综合角色)的解释,也就是在实际服务中,社会工作者会因为提供服务的不同而扮演不同的角色,也包括不同角色互相连带的做法等。我们不妨可以称作“混搭型”(这是便于理解掌握的大白话),比如说治疗者也好、支持者也罢;直接服务的角色也好,间接服务的角色也罢,它们都是服务的提供者。又比如行为的倡导其实也就是一种治疗。
或者说,之所以要将社会工作的角色分成那么多种,主要还是为了便于学习者理解和掌握而已。在实际的服务过程中,有些角色是很难分清究竟属于哪一种的。
一般来说,让考生比较难以识别和区分的,基本都是直接服务角色。只要把握住了角色的核心功能,那就非常容易识别了。
明白了这些“道理”,我们再回头看年第三题的第1问“本案例中小郭扮演了哪些专业角色?”就很清楚了:
①服务提供者:我们在上面说过了这是个笼统的概念,凡社会工作者在开展服务过程中,都首先应该是个服务提供者。另外,问题没有让你作出“为什么”的解释,你只要“点到为止”即可,甚至可以将自己能够想到的社会工作者的角色全部写在答题卡上也没关系。阅卷时我们只要找到属于答案范围的角色名称(或者叫“关键词”,或者叫“考点”)就能“直接得分”了。
②治疗者:引导夫妻双方将注意力集中在婚姻问题上,改变对彼此的消极态度和看法;(注:为减少篇幅,试题正文不再全文引述了,考生可以网上自行搜索,也可以耐心等待由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明年出版的版《社会工作实务(中级)真题详解》一书)
③支持者:提供咨询,分析困难,让夫妻双方从相互指责转化为共同努力,解决面临的困难;
④使能者:挖掘李女士的优势和能力;
⑤关系协调者:引导她参与社区志愿服务,帮助其拓展支持网络。
注意:上述的分类也是属于“硬分”,有些功能其实交叉属于很多角色,就是所谓的合并角色(综合角色)。比如使能者和支持者两个角色的功能就不易区分,而且从社会工作服务的“过程目标”来说,我们提供服务就是一个不断给服务对象增能的过程,只有能力“增”到服务对象足以凭自己的力量应对困难、解决问题之时,我们才可以结束服务,与服务对象分手道别。但一般来说,社会工作者的基本角色,主要就是上述这些了。
二、接案
年第四题的两个问都属于接案阶段必须要掌握的重点知识点。先看一下问题:
①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
②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这两个问项都属于接案阶段中“会(面)谈”的主要任务,而且是将指导教材里的文字原封不动地“复制”了过来。
指导教材对于“会(面)谈的主要任务”,列明了四个方面的内容:一是界定问题和需要;二是澄清角色和责任;三是激励对象进入角色;四是促进对象态度行为的改变。
在界定问题和需要中,列出了社会工作者需要了解服务对象三个方面的内容,包括:A、求助原因;B、对自身问题的看法;C、期望达到的目标。
在澄清角色和责任中,列出了两个方面的内容:A、服务对象对自己、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望;B、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望。
了解了上面的主要内容,我们就可以从案例背景资料中去找答案了:
①分析小王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的任务完成情况。
社会工作者小王除了解到服务对象李某需要戒除*瘾、临时性补助、就业等“表面性”问题之外,基本没有完成界定服务对象的需要与问题的任务。
具体表现为:小王没有了解服务对象李某求助的原因、对自身问题的看法,以及期望专业服务应该达到的目标。案例描述的只是小王自己对服务对象的问题和专业服务的目标的一些看法。
②小王在与李某澄清角色期望和责任方面存在哪些问题?
在澄清角色和责任中,几乎也没有达到该有的目标。社会工作者小王除了谈到自身的任务是“帮助你戒除*瘾,恢复正常生活,防止复吸的情况发生,督促完成社区矫正工作”之外,在会谈中几乎没有触及到服务对象对自己、对社会工作者的角色期望和社会工作者对服务对象、对自己的角色期望的“深层次”内容。
(注:此题与年第三题接案面谈中没有完成的任务、年第一题预估问题和需要出现偏差、年第三题不能熟悉运用专业技巧、年第四题小组活动方案不能聚焦问题,以及年第三题专业能力不足等现象,都是“新社工”“见习社工”存在的普遍问题,也是今后会继续出现的出题方式)
三、预估
年《社会工作实务(中级)》考试涉及到的属于“预估”阶段内容的,只有预估服务对象问题和需要的内容。当然,也可以把它当成是预估问题和需要的一种常用的方法、技巧或者视角来加以内化。
预估服务对象的问题和需要,可以说是社会工作服务能否有成效的最关键的、最基础的一步。所谓差之毫厘、谬以千里,预估问题和需要如果不能达到“全面、正确、深入”的精准要求,则服务成效的“谬以千里”自然是可想而知的事情了。
指导教材对于预估问题的视角和方法,提供了很多种技巧,其中最简单易记、最方便操作的,就是“三层分析”法。
简化并梳理之后,可以形成下列表格:
详见《社会工作实务考点精讲(中级)》,页,华东理工大学出版社
有意思的是,我在这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