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口臭

首页 » 常识 » 灌水 » 让朗读点亮课堂79486
TUhjnbcbe - 2020/7/22 11:06:00
如何治疗白癜风效果好

让朗读点亮课堂


摘 要:朗读是小学语文教学中重要的训练项目之一,是提高小学生语文素养的重要途径。因此,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应采取有效的指导策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中国论文


关键词:朗读教学;指导策略;情感共鸣


朗读是语文教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门艺术,有感情地朗读,可以让学生感受到文本的艺术魅力,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下面笔者结合自己的一些朗读教学经验,谈几点朗读指导的策略。


一、把握文本基调,引起情感共鸣


基调是一种整体感,是文本中各个局部的有机综合,一般来说,每一篇文章都具有一定的情感基调,学生只有切实把握好文本的情感基调,才能与文本的作者产生情感共鸣,也才能通过朗读把情感再现出来。


二、采用不同的朗读方法,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在语文教学中不同的朗读方法服务于不同的朗读目的。教师应善于运用不同的朗读方法促使学生朗读能力的提高。


1.比较法


在朗读中“漏字、填字”一直都是学生的“多发病”,而“比较法”则是引导学生把读错的句子和文本中的原句进行比较,让学生明白漏字、填字所带来的各种不良后果,从而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做到朗读时口到、心到、眼到,做到不漏字、不填字。


2.示范法


小学生的模仿力极强,教师范读应以真挚的情感、动人的形象感染学生,这样可以促使小学生更好地理解文本内容,体会作者思想情感。可以说,教师的范读对提高小学生的朗读能力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采取此方法的时候:(1)要培养学生认真听教师范读的习惯,如,教师在何处停顿等,在听的过程中做好笔记;(2)教师在范读的同时应把停顿规律告诉学生,然后再进行范读,这样学生更能心领神会。


3.表演法


小学生的表演欲很强,在指导学生朗读的过程中,教师还可以借助表演的形式,引导学生加上各种动作去读,让学生更好地融入文本的情景中,激发学生读的兴趣,从而提高朗读效果。


三、给予朗读成就感,激发读的欲望


朗读是眼、耳、口等多种感官以及大脑同时参与的一种较为复杂的认知活动。在朗读中教师应让学生体会到朗读所带来的成就感,从而激发学生强烈的朗读欲望,如此不仅可以增强学生读的信心,还能培养学生读的兴趣。


总之,朗读在语文教学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地位,作为语文教师应善于将各种朗读的指导方法融会贯通,有机结合起来,灵活运用,这样才能不断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陆荣华.小学语文朗读方法的指导与训练[J].语文天地,2015(01).


孙玲娟

1
查看完整版本: 让朗读点亮课堂794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