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化妆品线下零售发生了两件大事。
一是化妆品零售连锁莎莎国际控股有限公司(下称“莎莎”)披露了财年中期财务数据。在截至年9月30日的6个月内,莎莎营业额同比下滑2.9%,期内亏损1.33亿港元。其中,在中国内地的零售销售下滑13.1%,门店则在半年时间关闭了46间。
二是青岛金王应用化学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青岛金王”)拟出售全资子公司——青岛金王产业链管理有限公司持有的15家下属子公司的股权及债权,而有12家曾是全国线下渠道化妆品百强代理公司。
根据其公告,上述12家公司的营收总额从年的16.38亿元下跌至年的8.92亿元。今年前8个月,有3家公司营收甚至为0。
这无一不在佐证,化妆品线下零售正经历一场剧变。于从业者而言,这势必是一次寒冬,但也同时蕴藏着新机遇。
1
大规模闭店后
传统CS店瞄准线上流量品
“昨天19家店被疫情封掉,深深的无力感。”“今天又是23家店封控歇业。”11月底,四川金甲虫云商商贸有限公司创始人刘船高在朋友圈如是发文感慨。
作为国内排名前列的百强连锁门店,金甲虫店铺遍及四川、贵州、云南、重庆等地区。但就在两个月前,刘船高在接受采访时公开透露,已经陆续关掉了70多家门店,剩下近家。
无独有偶,郑州泊伊美汇化妆品店,在今年十一期间四店齐开,将门店拓展到河南许昌、洛阳、漯河等地方。但没想到,在进入10月半个月后,郑州开启了断断续续的静默。泊伊美汇创始人吴栋向仪美尚透露,受疫情影响,已经放缓了开店的速度。”目前有多家门店。门店数量近两年整体上在减少。”
随着疫情常态化,这种线下CS渠道的“惨烈”剧情,在新疆、黑龙江、四川、湖北等多地上演。如果说,过去线上渠道的疯狂发展,曾给线下传统渠道带来了重创,那如今不可抗力因素,则无疑是对线下化妆品店的一次毁灭性打击。据统计,过去三年,夫妻店几乎丧失生存空间,大量CS店清仓、倒闭。
“潮水褪去,才知道谁在裸泳。”困境之下,能够存活下来的化妆品店,除了过往实力的积淀,还掌握了顺势而为、积极谋变的技能。
典型如金甲虫,据刘船高公开所述,近年裁减了部分不直接产出的岗位,并砍掉了广告费,此举省下了上千万的费用,利润反而比往年更好;泊伊美汇则“一边在不断选址开新店,一边优化掉不盈利的门店”,因此目前整体运营情况还算可以,达到预期。
广西惠之琳在疫情后迅速反应,开设了抖音和微商城小程序,与美团、京东等外送平台合作,以“O+O模式”促进线上线下流量的相互转换;合肥美林美妆通过调整自有品牌占比、优化条码、培训BA等方式,加码线下体验和服务优势,突破增长瓶颈。
值得一提的是,仪美尚了解到,当前上述多家CS门店均在积极寻求与新锐品牌的合作,且倾向于产品品质过硬、特点鲜明的流量大单品,Colorkey、逐本、半亩花田等原本起势于线上的品牌,如今成为线下渠道的热门选择。
不过,如何寻找到合适的品牌、如何将线上流量引至线下,以及如何保证价格管控、利润分配等问题,成为当前线下渠道与线上品牌合作的痛点。
2
布局线上+下沉市场
莎莎/屈臣氏等美妆连锁开启“自救”
如上所述,在中国港澳和中国内地的疫情管控下,莎莎门店发展严重受阻。事实上,根据财报数据,自年统计中国内地业绩以来,莎莎显示一直处于亏损阶段。
线下陆续闭店,尚且能归因于疫情因素,线上业务的持续下跌,则暴露了莎莎这一老牌线下连锁面临的更大困境。财报显示,财年上半年,其在中国内地的线上业务(包括跨境销售)下跌28.3%至1.52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4亿元),录得.2万港元(约合人民币万元)的亏损。
与莎莎几乎齐名的中国香港连锁化妆品店卓悦控股,也在今年9月被曝出申请破产。财报显示,卓悦年、年收入分别为8.2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7.28亿元)和3.33亿港元(约合人民币2.94亿元),亏损从0.3亿港元增至1.4亿港元(约合人民币1.28亿元)。
图源卓悦官方微博
年上半年,卓悦收入仅3.4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18亿元),未偿还负债3.98亿港元(约合人民币3.64亿元)。这是卓悦迄今发布的最后一份财报。今年6月16日,卓悦在港交所停牌,一代线下美妆零售巨头走向没落。
屈臣氏和丝芙兰的日子,似乎也不太好过。年上半年财报显示,屈臣氏中国市场销售额为96.85亿港元(约合人民币83.34亿元),同比下滑17%,息税前利润6.23亿港币(约合人民币5.36亿),同比下滑60%。
而LVMH集团旗下精品零售业务中的主力选手——丝芙兰,年中国地区总营收为92.64亿元,同比下滑3.4%。年全年销售额较年同比增长18%,较年下降18%。
据财报,今年上半年,丝芙兰表现出反弹趋势,但主要是北美、法国和中东市场表现强劲,中国市场仍呈现出店铺客流减少、发展放缓的局面。
在此背景下,上述老牌连锁巨头也开启了一系列“自救”行为。比如屈臣氏持续加码“O+O”布局,今年上半年整体保持盈利,主因就在于“O+O”平台策略补回了部分店铺营收差额;丝芙兰开始做下沉市场,将门店开至二三线城市。今年6月,丝芙兰海口万象城店开业,内设WEI蔚蓝之美店中店,和多个互动区与服务体验专区,还引入了佰草集太极、玛丽黛佳色彩工作室等高端国潮品牌和独家海外新锐品牌。
莎莎则在财报中指出,若有机遇以及符合经济效益,未来将会考虑扩充店铺网络。同时,“将通过改善内部架构和风险管理机制、拓展增收潜力、做好存货周转管理和店铺租金开支的控制等方式进行调整”。
3
调整货品结构+引入新品牌
美妆“新物种”们加码竞争力
年被称为美妆零售“新物种”爆发年:KK集团推出THECOLORIST调色师;小红书前电商负责人创办H.E.A.T喜燃;年开出首店的HARMAY話梅,年销售额突破2.8亿元;还有WOWCOLOUR、HAYDON黑洞、ONLYWRITE独写等陆续爆发。
但仅仅2年后,部分“新物种”们陷入了发展“泥淖”。
今年4月,HAYDON黑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