唇舌无力
字头叼不住,成阻接触面积太大,就容易引起口水音。舌头运动时,舌体松散的摊开,没有向中间适当收拢,也会增加舌体与口腔内壁的摩擦。可以通过口部操的练习提高唇舌的力量,发声时注意唇舌力量的“集中”,一般舌体成“收势”。
满嘴用力
为了改善唇舌无力,如果急于求成用“蛮力”,就会满嘴用力,力并没有用到“点”上,不需要用力的部位也用力了,比如很多仅需舌尖用力的声母(特别是翘舌音),舌根、舌体整个都非常使劲,发音就比较辛苦,也可能刺激唾液的分泌。要注意找准部位,瞬间用力。
口腔开度小
有的朋友,口腔习惯性的开度比较小,就容易给人“嚼着馒头”说话的感觉,舌头在口腔里的运动空间很小,就会增加摩擦,产生明显的口水音。可以通过“提、打、挺、松”使口腔空间加大。
“提打挺松”太刻意
不能把“提打挺松”理解为机械的、固定不变的肌肉状态,那样就“僵”了,肌肉僵了,分泌口水多也就不奇怪了。
“提打挺松”是一个自然的、动态变化的状态,可以注意尽量源自于心理状态的“积极”由内而外自然的体现。
录音前吃东西
有时候录音前,吃了一些东西(比如一些粘性食物或饮料),也可能会增加唾液的分泌,可以根据情况,适当的注意。
心理调节
原本有口水是正常的生理现象,没有口水(口干舌燥)才是不舒服的状态。
当我们对口水过度的敏感(过敏)时,我们的注意力时时刻刻在高度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