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口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汉武帝对匈奴施了什么魔咒竟让不可一世的草
TUhjnbcbe - 2025/4/13 17:13:00

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

失我焉支山,使我嫁妇无颜色

这是一曲匈奴人的悲歌

也是汉朝改变西域政治格局的号角

向欺压西汉已久的匈奴宣战

一呼三军皆披靡,封狼居胥放马祁连

由汉武帝、卫青、霍去病所组成的黄金铁三角究竟有多牛?

竟让强极一时的匈奴

不过短短几年的时间就土崩瓦解,远遁漠北?

若说在中国历史上,有哪个民族能让中原政权视为心腹大患的,匈奴必定是榜上第一的存在,只是,曾经强大到让汉高祖刘邦以和亲维系平稳的匈奴,又是如何转盛为衰,在汉武帝的手里一步步玩完的呢?

作为漠北草原上的游牧民族,嗜血似乎是匈奴人的天性。早在秦始皇时期,匈奴铁骑就屡犯边境,烧杀抢掠,严重威胁到了中原政权的稳定。

但秦始皇是什么人,眼看着匈奴在自己的眼皮子底下疯狂蹦跶,一扫六合的始皇帝决心给这个不知轻重的民族一个深刻的教训。

他派出了自己最为器重的大将蒙恬,率领三十万大军去攻打匈奴。眼看着虎狼之师来势汹汹,嗜杀的匈奴也只能暂避锋芒,一路向北后退。

但击退了匈奴后,秦始皇为避免匈奴日后卷土重来,便大兴土木下令修筑了抵御外敌的长城,并在黄河沿岸设立44县,派精锐部队驻扎镇守,匈奴人这才收敛了南下掠夺的心思。

不过,这短暂的平静也只是维持到了秦末。那时,为了推翻秦朝的暴政,各地起义四起,中原大地硝烟弥漫。

偏安在漠北的匈奴看到了机会,他们的铁骑越过长城,一路南下攻城掠寨,所到之处,无一不是哀鸿遍野,血流成河,让本就混乱的中原更是乱上加乱。

只是那个时候的中原,群雄割据,谁也不愿意对上匈奴铁骑,让对手坐收渔利。

如此局面,更加助长了匈奴人的嚣张气焰,他们趁此机会扬名立威,迅速扩张势力范围。

等到汉高祖刘邦打败一众竞争对手,建立西汉的时候,匈奴的势力范围已经扩大到了东至大兴安岭辽河上游,西到祁连山天山一带,南至长城以北,北到贝加尔湖地区,版图比起汉朝来只多不少。

而那时中原大地刚刚结束战乱,百废待兴,国力薄弱。但面对实力强大的匈奴,汉朝也并非没有一拼之力,但细数下来,只有和亲这条路能为汉朝争取到最大的利益。

毕竟,仅仅是牺牲几位公主,就能为朝廷换来休养生息的机会,这对保守的汉臣来说无疑是一笔划算的买卖。

故而从汉高祖刘邦到汉景帝刘启,前后足有八位公主担起了维系两族和平的重任,远离故土,嫁与异国他乡。

那么,面对这般敌强我弱的政治格局,汉武帝又是如何排除万难,才扭转了局势呢?

公元前年,16岁的汉武帝登基,成为大汉新一代的主人。

这位少年天子在亲政之初便锋芒外露,在匈奴一事上更是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铁血。

他先是派遣张骞出使西域,得知匈奴的后勤补给主要依靠西域之时,汉武帝果断将西域列入了自己的计划清单。

然而,摆在汉武帝面前的还有一道难题,那就是联通西域的河西走廊,此时还掌控在匈奴人的手中,想要打通前往西域的路,就必须先将河西走廊这个咽喉要道握在自己的手中。

于是,汉武帝果断启用卫青李广等大将,而后来武曲星霍去病的横空出世,更是让汉武帝在对待匈奴一事上如虎添翼。

公元前年,18岁的霍去病被封为剽姚校尉,开始了他痛打匈奴的第一步。

许是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缘故,锋芒毕露的霍去病趁着舅舅卫青与匈奴在定襄北交战之时,直接率领了八百轻骑连夜奔袭数百里,杀到了匈奴人的面前。

《汉书》记载,此次霍去病首秀,就斩杀俘虏了敌军人,其中就包括了匈奴单于的叔爷以及匈奴相国、当户等高级官员,还活捉了单于的叔父,功冠全军,也是这一次,霍去病荣获了“冠军侯”的封号。

公元前年,汉武帝任命霍去病为骠骑将军,带领一万兵马,打响了河西走廊之战。

此时的河西走廊,盘踞着匈奴足足五个属国的军马,但这并没有吓到意气风发的霍去病,他率领一万人马连夜奔袭,深入匈奴腹地,在没有后援补给的情况下,竟斩杀敌军三万余人。

与此同时,他还生擒了匈奴五王以及诸多高层官员共计人,这无疑是给了匈奴致命一击。自此,河西走廊便归入了大汉的版图中,随着酒泉、张掖、武威、敦煌四郡的设立,汉朝与西域的通道彻底打通。

而此时的匈奴尚且不知,失去河西走廊,仅仅只是噩梦的开始。

公元前年,汉武帝决定乘胜追击,发动漠北大战。

漠北决战,卫青与霍去病舅甥两人强强联手,率领十万精兵由东西两路同时出发,对匈奴发起了总攻。

卫青率部向北跋涉多里,与匈奴单于的军队激战,但因为李广率领的部队在大漠中迷失了方向,没能及时与卫青会和,致使匈奴单于逃遁,在此战中,卫青斩杀匈奴共计一万九千余人。

21岁的霍去病率领五万骑兵,从云中郡出发,故伎重施开始了闪电战的突袭,仅用一天的时间就一举反杀了在兵力上占据绝对优势的匈奴左贤王部队。

之后,霍去病又乘胜追击,直接打到了匈奴的祭祀圣地狼居胥山,兵锋直指贝加尔湖,以损失一万兵马为代价,斩杀了匈奴人。

而意气风发的霍去病,为了彻底摧毁匈奴人心中的斗志,直接在匈奴的祭祀圣地狼居胥山举行了封禅仪式,有力宣扬了大汉国威,达到了武将一生中的最高成就。

自此以后,匈奴远遁,漠南再无王庭。

不过细数汉朝与匈奴的这几场战争,匈奴损失了兵力十几万,数目虽说不少,但对于一个人口万以上、几乎全民皆兵的游牧民族来说,这并非是大厦将倾的征兆。

要知道,《汉书》曾记载,匈奴强大之时,号称“百蛮大国”,控弦之士多达四十万。

可奇怪的是,正是经过了这几场的厮杀,匈奴也开始了走向衰落的步伐,那么,汉武帝究竟对匈奴施了什么魔咒呢?

首先自然是汉王朝战斗意识的觉醒。

在将匈奴逼到了漠北之后,汉朝人长期以来对笼罩在头顶的匈奴所积攒起来的恐惧、憋屈一扫而空,同时也开始了对匈奴人的反掠夺。

毕竟,中原人讲究来而不往非礼也,匈奴人从前骚扰边境,掠夺粮食,现在局势扭转,匈奴人的牛羊马匹,自然也被汉朝所笑纳了。

这对于依靠放牧为生的匈奴来说无异于致命一击,毕竟由于气候、牧草等条件的限制,牲畜的繁衍并不如粮食那样稳定可控。

其次就是汉武帝对战略要地的把控。

河西一战后,河西走廊成了汉庭的势力范围,而这不仅仅是切断匈奴的与西域的联系这么简单。

要知道,位于这一带的祁连牧场,可是匈奴绝佳的养马场所,却被被汉朝占据,长此以往,匈奴铁骑不再是绝对的优势。

汉武帝的这一招釜底抽薪,可谓是真正动摇到了匈奴的根基,也难怪,匈奴人会发出“失我祁连山,使我六畜不蕃息”的叹息。

再次就是匈奴内部不可调和的矛盾。

因为与汉朝的连年征战,又没讨到什么好,匈奴的百姓亦是苦不堪言,为了生存,他们不得不举家迁徙到相对安宁的部落,这让匈奴出现了严重的人口流失现象。

故而在匈奴内部,也时有不同的声音出现且愈演愈烈。因政见不同,争权夺位、自相残杀现象屡见不鲜,这些内乱也极大消耗了匈奴的国力。

最后当然是汉朝的确猛将迭出。

除却卫青霍去病李广,还有“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陈汤,“凡日月所照,皆为汉土;江河所至,皆为汉臣”的班彪,以及“汉兵方至,毋敢动,动,灭国矣”斩杀楼兰王的傅介子。

匈奴为求生存,也只能选择暂时归顺汉朝,不过在之后的内斗中,匈奴又分裂成了北匈奴和南匈奴两部分。

至此,强盛一时的匈奴再也无力对汉朝构成威胁,直至退出历史舞台。

参考资料:

《中国通史6·第四卷·中古时代秦汉时期(下)》

《二十四史·汉书·第二册》

《史记·卷·卫将军骠骑列传》

《汉书·卷55·卫青霍去病传》

图源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本账号予以删除!

未经账号允许,禁止将文章转载及发布在其他平台,谢谢!

1
查看完整版本: 汉武帝对匈奴施了什么魔咒竟让不可一世的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