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除口臭

首页 » 常识 » 问答 »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口臭医案一则
TUhjnbcbe - 2021/5/24 2:05:00
北京治疗白癜风皮肤病医院 http://pf.39.net/bdfyy/bjzkbdfyy/index.html

张某某,女,34岁,年12月30日初诊。

主诉:口臭3年,加重1月。

病史:患者平素嗜食辛辣油炸之品,3年前出现口内出气臭秽,伴口干口苦,自以为上火,冲泡菊花饮用,稍能改善,故未重视及时诊治。1月前口臭加重,甚则不可近人,特来求诊。刻诊:口臭,伴口苦,食后胃脘胀满,纳少,精神不振,思睡,大便黏腻不爽,3~4次/日,小便*,寐尚可,舌红苔*腻,脉滑数。

处方:*连温胆汤加减。

*连9g竹茹12g藿香12g

佩兰9g太子参20g姜半夏12g

茯苓15g薏苡仁20g陈皮12g

枳壳12g莲子20g鸡内金12g

甘草5g

7剂,水煎服,日1剂,早晚饭后40分钟后温服。

二诊(.1.6):药后口臭减轻,偶有口苦,大便2次/日,精神振作,纳食增加,诸症皆缓,舌淡苔微*,脉稍数。药已中的,效不更方,守上方加炒扁豆20g、白豆蔻6g。续服14剂,煎服法同前。

年7月20日患者因感冒咳嗽求诊,告知上次药后口中异味已除,至今未再作。

按语:口臭多与阳明胃腑蓄积化热有关,大多从胃腑沿食管上熏而出现异味。《医学入门》曰:“口臭者,胃热也。”口为脾胃之门户,脾升胃降,清气上升,浊气向下,脾胃健运,才能维持“清阳出上窍,浊阴出下窍”的正常功能。若脾不升清,胃不降浊,浊气上逆,则易出现口中异味。本案患者平素过食辛辣烹炸之品,损伤脾胃,脾失健运,胃失顺降,湿浊内蕴,郁而化热,湿热蕴阻中焦,浊气上泛,故口臭频作。湿热中阻,运化不利,故胃脘饱闷不适、纳差;脾不散精,湿浊困阻,形神失养,故见身困思睡、精神不振;湿热之邪,下注大肠,传导失司,故见大便粘滞不畅,数次每日。湿热困阻,少阳枢机不利,胆汁上溢,故见口苦;湿热下注,膀胱气化不利,故小便色*;结合舌红苔*腻,脉滑数,本案口臭辨为脾胃湿热、气滞中阻之证。

吾师治以清热祛湿、健脾和胃、理气化浊,方投*连温胆汤化裁。*连温胆汤出自《六因条辨》,具有清热燥湿、理气化痰之功。方中*连、竹茹清热泻火,燥湿化痰,直折火势;太子参益气健脾,补虚生津;藿香、佩兰醒脾开胃、芳香除秽,理气化湿,振复脾胃之气机,疏散中焦之伏火;在清热药中加入三味运补脾气之药,寓清泻于升发之中,故中焦清气得升,积热得散;茯苓、薏苡仁健脾利水渗湿,合姜半夏入胃经,化中焦痰湿,促脾机运转,调理脾胃;陈皮、枳壳燥湿化痰、理气行滞,以助脾升胃降;莲子补脾止泻;鸡内金健胃消食;甘草和中泻火,调和诸药。全方共奏清胃泻火、化湿和中、健脾助运之功,故湿热得化,脾升胃降,臭秽自止。

二诊时口臭减轻,口苦改善,诸证皆缓,大便仍2次/日,守上方加炒扁豆甘、平,入脾胃经,健脾和中、化湿止泻;白豆蔻味辛、性温,加强化湿行气、开胃消食之功,续进14剂后口臭得除未再复发,疗效满意。

对于本案治疗,临证一是注意湿热,始终以除湿清热为治疗大法;二是升降气机,湿热阻滞,每有气机失展,故升降通顺,通达气机,为治疗之第二法;三是注意用药平稳,清热不可过于苦寒,以防伤阳,利湿不能过于刚燥快利,以防损阴。如此配伍得当,疗效溢彰。

免责声明:本平台所发布的内容归相关权利人所有。我们分享此文的目的是传播和学习交流中医。中医治病讲究辨证论治、因时因地因人制宜,本平台所涉及的方药切不可盲目引用。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1
查看完整版本: 张喜奎杏林耕读传薪录口臭医案一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