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臭康复案例
蒋某,女,38岁,初诊日期:年12月25日
蒋某无缘无故出现不明口臭,平时还会嗳气,在当地进行过治疗,症状没有改善,身体怕冷,每天大便1-2次,舌质红,舌苔厚*腻,并有齿痕,脉细。
中医诊断:脾胃郁热型口臭还伴有脾胃寒湿。
中医需要疏肝泄热,温化痰湿来治疗。方拟柴胡疏肝散、左金丸合苓桂术甘汤加减。
处方:苏梗,半夏,白术,白芍,茯苓,桂枝,*连,吴茱萸,生姜,柴胡,延胡索,香附,*精,砂仁,厚朴,陈皮,薏苡仁。每日2剂,早晚分服。
二诊:服上方后,患者嗳气较前缓解,仍有口臭较多,怕冷,晨起腰痛,失眠。舌红,苔厚白腻,边有齿痕,脉细。原方去白术、桂枝、薏苡仁,加丁香、焦栀子、川芎、夜交藤。
三诊:服上方后,口臭明显改善,胸闷,大便不畅,1~2日一行,舌红,苔薄*。二诊方去苏梗、半夏、茯苓,加旋覆梗、代赭石、*参、丹参、全瓜蒌、枳实。
患者服上方14剂后,诸症消失。
专家分析:中医讲口臭,也叫腥臭,根源在于脾胃,与其他脏腑也有密切的关系,她因为吃饭不规律,工作压力大,抚养孩子等日常琐事出现肝气不舒,胃火炽盛,出现浊气。
再加上脾胃不和,出现嗳气,脾胃虚寒所以怕冷,舌红,苔厚*腻,边有齿痕,脉细,提示肝胃郁热、脾胃虚寒兼夹湿热内蕴之象。故治疗当以疏肝泄热,温化痰湿为主。
中药方中的柴胡味苦辛、性微寒,入肝、胆经,善疏肝解郁。主肠胃,以其气味轻清,能于顽土中疏理滞气。
*连苦寒泻火,以辛热之吴茱萸疏肝解郁,降逆止呕,并制*连之过于寒凉,两药相合,苦降辛开,一清一温,清肝降逆、行气止痛之效。
白术、茯苓、桂枝健中温化痰湿疗效好。生姜味辛微温,归肺、脾经,可健胃温中。苏梗、半夏、厚朴取自半夏厚朴汤,有行气散结、降逆化痰之功。
白芍、香附、延胡索疏肝理气、养血柔肝、活血止痛;*精平补肺脾肾,砂仁、薏苡仁、陈皮理气化湿和胃。
二诊中加入的焦栀子,味苦性寒,归心、肝、肺、胃、三焦经,主清热解*、泻火除烦。栀子乃治胃热口臭之良药。丁香加强温中降逆之功,川芎、夜交藤活血安神。三诊患者口臭明显改善。